2000多箱國寶深藏南京60多年,如今有望見天日
南京朝天宮的庫房里,一直深藏著一批“南遷文物”,坊間傳言這批文物一共有2000多箱,10萬余件,有的價值堪比臺北“故宮博物院”的鎮(zhèn)院之寶“東坡肉”和“翡翠白菜”。
然而,不管外界傳得如何沸沸揚揚,這批文物始終披著神秘面紗,牽著人們強烈的好奇心。昨天,在南京市委十三屆二次全體(擴大)會議上傳出消息,這批神秘的南遷文物有望揭開“紅蓋頭”,展現(xiàn)在世人面前:南京將啟動建設南遷文物博物館,預計2014年完成。
這個館將建在哪里
館址或定于河西,尚無確切方案
明年,南京一共要建設10個博物館,最讓人們興奮的無疑是南遷文物博物館。在昨天公布的《南京文化建設“1+5+1”文件》中,明確提出,明年南京將啟動、加快對六朝博物館、中國科舉博物館、孫權紀念館、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新館、江寧織造府博物館、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、南遷文物博物館的建設。其中,南遷文物博物館的責任單位是河西建設指揮部、南京市文廣新局,力爭2012啟動建設南遷文物博物館,2014年完成。
這個館建在哪里,怎么建,面積多大?知情人士透露,南遷文物在南京已經(jīng)“生活”了60多年,但是,這些寶貝都有些什么,一直都很神秘。于是,有關方面想打造一個南遷文物博物館,館址初定在河西。但目前為止尚無確切方案?!罢l給土地,誰給錢來建,怎么建,建好后怎么管理?”這位知情人士說,目前還沒有最終敲定,可以確定的是大家都有這個愿望,都想讓這批塵封已久的文物呈現(xiàn)給觀眾。
“我們都在積極促成這件事情?!边@位知情人士說,但有一定的難度,“這批文物從北方來,歷經(jīng)戰(zhàn)亂,南京博物院一直精心保管著;它們還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有淵源,因此,要妥善協(xié)商?,F(xiàn)在館址只是個意向,建多大等一系列后續(xù)問題,目前還不好說。”
這批文物目前在哪
封存在朝天宮一個民國庫房內(nèi)
關于南遷文物,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、省文化廳廳長章劍華的紀實文學《承載》里寫道:留在南京的文物有2000多箱,共計10萬余件,主要包括清宮舊藏的官窯瓷器9萬多件,銅佛像1332件,御筆135件,清朝皇室歷代祖先牌位74件,還有部分香爐、玉冊和銅仙鶴等文物。解放后,留在南京的萬余箱文物開始陸續(xù)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,人們稱其為文物的“北返”。文物北返因文革而中斷,留下22箱。
坊間傳說,這2000多箱南遷文物,60多年來一直都沒有開封過。而對于這個傳言,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一笑了之?!按蟛糠治奈锒寄贸鰜碚钩鲞^了,沒有外界傳言那么神秘?!?/p>
由于南博二期工程改造,這批南遷文物都封存在朝天宮的一個民國庫房內(nèi)。這個庫房由琉璃構建,是民國著名設計師童?設計的。“當年,就是專門為南遷文物設計的,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。”別看已這么多年,但設備齊全,據(jù)介紹,朝天宮庫房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庫房之一,里面裝備了空氣調(diào)節(jié)設施。
“南遷文物一箱一箱堆放得很整齊。”60多年來,這座庫房除了南博保管部的專家外,很少人能夠進入。因此,這些南遷文物變得更加神秘。
這些寶貝究竟是啥
不少是歷代宮廷收藏,堪稱國寶
其實,對于南遷文物,南京博物院一直深有感情。在南博二期改造工程啟動之前,南博拍了一部有關南遷的紀錄片,真實再現(xiàn)了文物南遷的那段特殊歷史。
“前兩年炒得特別熱的臺北‘故宮博物院’的‘東坡肉’和‘翡翠白菜’,當年也在‘南遷文物’之列?!蹦暇┮晃粚<艺f,外界對南遷文物充滿了好奇,“我們接待過一些日本朋友,他們打聽在哪能看到這些寶貝。可是,他們都失望而歸,因為想看這些東西并不容易。就連南博的人也不一定見過。”這位專家說,這些南遷文物價值連城,有的絲毫不遜于臺北“故宮博物院”的鎮(zhèn)院之寶“東坡肉”和“翡翠白菜”。
南京博物院前院長梁白泉說,南遷文物大多是清王朝的收藏。1933年2月至5月,故宮、北平古物陳列所、頤和園和國子監(jiān)的19557箱文物(其中故宮1.3萬余箱)從北平運抵上海。1936年底南京朝天宮庫房建成后,文物被運抵南京。1937年淞滬戰(zhàn)役爆發(fā),這批南遷文物加上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(南京博物院前身)等單位的文物,分三路在日軍炮火下緊急西遷,開始了長達10年的萬里西行,運抵四川,抗戰(zhàn)后運回南京。南遷文物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歷代的宮廷收藏,堪稱國寶,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、翡翠白菜、玉石東坡肉和著名的《快雪時晴帖》等。
幕后
文物數(shù)次在南京
匯聚、分散
據(jù)透露,60多年來,南遷文物陸陸續(xù)續(xù)被拆封,部分文物還在南博的展廳內(nèi)亮過相。如:青花壽山福海瓷爐造型仿青銅鼎、《八駿圖》、《坤輿萬國全圖》……都在展廳內(nèi)露過臉。
對于南遷文物,南京是一座具有特別意義的城市,文物數(shù)次在這里匯聚、分散。
1933年2月,第一批南遷文物從北平抵達南京浦口火車站時,由于政府高層就文物去向產(chǎn)生分歧,兩列火車滯留一個月,才卸車轉(zhuǎn)水運至上海。1936年月,南京朝天宮庫房建設完畢,文物分5批運回南京。半年后,這里成了更艱苦行程的起點?!鞍艘蝗变翜麜?zhàn)爆發(fā),南京岌岌可危。南路文物于1937年8月14日離寧,第二天南京即遭轟炸。中路的第二批文物是租借了英商黃浦輪搶運出的。北路的工作人員就住在車站,有車來了就起來裝箱,遇到警報就地躲在列車下。這批文物剛到鄭州火車站就遇上日軍密集轟炸,車站被炸成廢墟,工作人員冒死將列車調(diào)度至安全地帶,文物才逃過一劫。
1945年抗戰(zhàn)勝利后,分散在三個地方的文物陸續(xù)運抵重慶。此后,又經(jīng)過長途跋涉,于1947年回到南京。但在南京解放前夕,從1948年12月到1949年12月,先后多次把文物從南京運往臺灣,形成了海峽兩岸兩個故宮(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“故宮博物院”)的文化守望。余下的大批文物,在1949年以后陸續(xù)運回北京故宮,“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,北京故宮博物院先后四次到南京來運文物,具有代表意義的文物都被挑走了,南京的南遷文物,都是故宮當年挑剩的。”